“公转私”,简单来说,也就是指企业基本户向个人结算账户转账的过程。一般用于股东提现,或者向其他个人支付业务款项等。
但原则上而言,公司账户的资产一般不可以随意转给私人账户:
一是额度限制:公转私一般存在额度限制,超过规定额度需要提供相应的合同或证据链等凭证。
二是涉税问题:公转私涉及到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等,如果企业长期公私不分,就会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,资金无法得到充分监管,可能涉及到风险。
那么,一般情况下,合理“公转私”的方式有哪些呢?
1.工资发放:公司向员工发放工资、奖金等劳动报酬时,可以通过银行转至员工的个人账户,这是完全合法且常见的做法,但需要按时申报个人所得税(按照3%-45%的阶梯计算个税)。
2.员工报销:员工因公产生的费用,如差旅费、办公用品费等,在提供合法有效的报销凭证后,公司可以将其报销金额转至员工的个人账户。
3.与其他个人合作:如高薪外聘专业性人才,或者向个人经营者采购,可直接转给个人,但前提是取得了自然人在税务代开的发票,且已经是完税的税后利润(按照20%-40%的劳务报酬缴纳个税)。
4.政策内补贴:相关部门给予企业的补贴、奖励等资金,明确规定可以发放给个人(如特定项目的研发人员补贴),则企业可以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进行公转私,但同样需要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。
5.股东分红:对于公司的股东或投资者,公司根据盈利情况分配的红利或股息,但需注意缴纳20%的分红个税。
比如,以100万分红为例,缴纳20%分红个税即20万,但这对于企业主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。
那么,基于真实的业务基础之上,如何在安全“公转私”的同时合理减负增效呢?
一、合理规划分红时间
例如,在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前进行分红,可以利用税前扣除项目来降低应纳税额。
二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
例如,在税收优惠园区内注册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,通过业务分包的方式,将部分业务和利润转移到这些企业中。这些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核定征收税率,从而减轻税负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操作必须建立在业务真实性的基础上,确保三流合一(即合同流、资金流、发票流一致)。
此外,若企业还面临如下问题,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:
1、企业增值税高,企业缺成本票导致利润虚高;
2、企业外部劳务人员、临时工的薪资发放;
3、自然人代开,个体户,灵活用工等优惠业务。
小编为园区提供招商引资全程代理服务,可为企业精准匹配优质园区,提供注册选址以及申请优惠政策服务,助力企业落户享受政策。
——本文由《节税宝典》公众号撰写,本内容仅用于参考交流,转载请注明出处,更多税收优惠园区政策信息,可移步了解!